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及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政策的具体举措,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017年12月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主办的部分省市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座谈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作为受邀参会的惟一一家国家级社团代表,中国铸造协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马宏儒出席会议,并详细介绍了铸造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利好政策引领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铸造产业持续平稳发展,但增速显著放缓,与国民经济各行业一样进入到发展“新常态”阶段。尽管如此,铸造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密集出台各项产业政策,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明确要“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业集群”,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文件也提出要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同年7月2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20条意见,随后又于2017年2月1日起实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意见》要求,到2020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建成创新型国家筑牢根基;到2030年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更加友好,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这些重大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为中国铸造行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集聚效益凸显
特色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相对集聚的区域,安全、环保的压力巨大,如何引导铸造产业实现绿色发展是产业集群发展中要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国铸造协会致力于培育特色铸造产业集群,于2016年成立了“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并制定了《铸造产业集群(园区)架构指南》团体标准。
《铸造行业“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推动提升铸造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水平,拓展产业链,努力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发挥集群集聚效应和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要推动改造提升现有铸造业集聚区,加快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重点扶持培育100个特色铸造产业集群(园区),培育、建设一批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地位明显提升的新型工业化铸造产业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中国铸造协会先后培育和认定了安徽宁国、湖南嘉禾等20多个产业集群。其中,河北泊头、广东高要、湖南嘉禾、江苏溧阳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其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河北泊头: 政策引导扶持铸造产业升级
河北省泊头市的铸造历史已经有1300多年,生铁冶铸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近代曾与广东佛山、江苏无锡并称“中国三大铸造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铸造企业568家,固定资产原值40多亿元,从业人员2.8万人,年铸造设计生产能力400多万吨,年产量达200万吨。全市拥有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全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浇铸流水线30余条。主要产品有工业品、工艺品、市政设施三大类,涉及机床床身、工量具、泵阀、防爆工具、户外家具、壁炉及焦化设备等上千个品种。其中,普通灰铁件占50%,球铁铸件占40%,其他有色铸件占10%;树脂砂造型生产能力占年产量的80%以上,部分产品销往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及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为快速推动泊头市铸造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奖励和优惠政策,引导、扶持铸造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一是高起点编制产业规划,对铸造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定位;二是出台《泊头市市长特别奖》,对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创先争优等进行奖励;三是严格执行《泊头市铸造行业达标条件暂行规定》,对新建、扩建和现有的铸造企业,通过推行“达标条件”,逐步淘汰不具备经济生产规模、落后产能的铸造企业,推动铸造行业转型升级。
第二,加快推进铸造品牌建设。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和地区产业品牌是提升产业水平、扩大市场、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泊头市铸造产业尚处于进一步树立品牌的阶段,要利用多种渠道和各种方法来创造自己的品牌;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对完成国际商标注册的企业给予奖励;选择国内外重点展会集中展示实力,提高泊头市铸造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第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铸造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首先,加强行业舆论宣传,为各会员单位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其次,定期聘请业内专家、教授对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授课,提高员工素质。最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及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的经验交流会和铸造博览会。
第四,多部门联动,对铸造企业所有产生大气污染的设备进行改造。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泊头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推动全市铸造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配合泊头市工信部门开展“企业培训提高年”活动。为促进铸造企业工艺改进、装备更新、产品提档及企业升级,泊头市将2017年确定为“企业培训提高年”,培训内容涵盖铸造工艺改进、环保设施及排污治理、现场管理、互联网思维和新三板等。
第六,充分发挥铸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依托铸造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开展铸造产业技术研发和咨询,为铸造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重点解决铸造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品检验检测和技术咨询、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泊头市铸造产业经过不断优化和产业升级,开始由铸件向部件、整机发展,最后形成铸件—加工—机械产品完整产业链,全面提升泊头市铸造行业核心竞争力,为我国铸造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高要: 推动铸造产业集群向“四化”发展 近年来,广东高要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坚持转型升级与加快发展并重,做大、做强、做优压铸产业,打响压铸产业“国”字招牌,推动铸造产业集群向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为了推动广东高要压铸行业的发展,2006年高要压铸行业协会成立。据该协会统计,2011~2016年高要压铸协会多家会员单位年产量已达到10万吨。近年来,受制造业大环境影响,我国铸件总产量出现首次负增长,而高要铝合金压铸件产能依然稳中有升,产量约占全国铝(镁)合金铸件产量的3%。据统计,2016年,广东高要压铸协会企业创税3.88亿元,同比增长18%;2017年1~9月,压铸协会企业创税3.43亿元,同比增长20%,吸纳本地约2万人就业,实现压铸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今后一个时期,广东高要将坚持以“提质增效、扩张总量”为目标,着力打造中国乃至全球一流的铸件产业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区压铸铸件产业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1个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个以上,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个以上。大中型企业主要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键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0%以上的规模企业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生产,并实现绿色铸造。
为此,广东高要在推进铸件产业发展上将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内培外引,做大产业规模。继续落实铸件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实行“一企一策”,着力做强做大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把握广东省加快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本地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现有企业的对外嫁接重组,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
二,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统一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精密压铸件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实施重点关键技术攻关和“专、精、特、新”产品的研发,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实施“机器换人”计划,着力推进装备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三,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高端精密铸件等新产品,由单一产品向成套技术装备方向发展;围绕产业链的两端,加快废弃材料回收利用、包装材料、仓储与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分工合理、上下游配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序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注重品质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依托广东省高校和科研优势,鼓励优势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国家、省级和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主导化;通过名牌创建,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 五,抓好节能减排,倡导“绿色铸造”。积极推行电改气,鼓励使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做好废品回收利用,实现节能、降本、减排目标;鼓励企业通过各种管理体系认证建设,实行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湖南嘉禾:着力提高产业集群层次
湖南嘉禾铸造产业源远流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和“江南铸都”的称号。目前,嘉禾境内有铸造企业226家,由湖南嘉禾经济开发区统一管理,下辖坦塘铸造工业园和袁家、龙潭、塘村及坦坪四个乡镇铸造工业区。年设计生产能力100多万吨,年产铸件60万吨,占湖南省铸件产量的40%,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并扩展至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远销美洲、欧洲及东南亚一带。
嘉禾铸造企业大多数是由家庭式作坊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生产的铸件产品门类齐全、品种丰富,大到数十吨,小到几十克,涉及机床、木工、矿山、建筑及汽配等四十余类上千品种。铸造工艺不断革新,从过去单一的粘土砂造型生产,发展到树脂砂、消失模V法、全覆膜砂造型生产;部分岗位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线替代纯手工操作;生产流程从原来单纯的接单按图生产,到实现自行设计绘图、制作模具、浇铸坯件、精深加工,直至终端产品全覆盖;基材用料从单一的铸铁拓展到铸铜、铸铝、铸钢及铸钛等多种合金铸件。
下一步,为加强铸造产业集群建设,嘉禾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业集群的层次。一是引导企业走品牌兴企之路,加快从无牌生产、贴牌生产到有牌生产的转变;从少量品牌到大批品牌的提升;从自主品牌到知名品牌的跨越。二是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构建区域品牌战略联盟,充分发挥区域品牌效应;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侵权行为,创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且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
其次,健全行业组织,发挥服务互助自律作用。在产业集群区内健全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作用、互助作用和自律作用。在起步阶段,政府要对行业组织给予大力扶持,帮助行业组织建立机构、健全机制、完善职能,使之为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发挥作用。
最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发展科技,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此外,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在产业集群区内建立公共服务机构,为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提供服务。
江苏溧阳:倾力打造“中国绿色铸造小镇”
江苏溧阳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西南部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宁杭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及长三角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铸造产业是溧阳竹箦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竹箦镇就开始发展铸造业,全镇铸造企业兴盛时期铸件年产量近万吨。近年来,该镇倾力打造绿色铸造产业园建设,强力推进铸造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使传统铸造产业浴火重生,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江苏省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像竹箦镇这样集聚起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铸造产业的乡镇,在江苏省乃至全国也很少见。2017年,全镇铸造生产型规模企业12家,铸件产量近40万吨,产值、销售税收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铸造产业占全镇工业企业纳税销售收入的35.6%,对财政的贡献额超过50%,其中纳税销售亿元左右的企业6家,产品涵盖汽车零部件、风电、核电、船舶、柴油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环保机械及五金工具等2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
近年来,竹箦镇铸造企业仅技改投入就达20多亿元,淘汰了小炉径、冷风冲天炉,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铸造设备,提高设备的成套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作业环节,降低用工成本。目前,12家企业新建、改扩建了22条代表当今世界先进的日本新东、丹麦迪砂、美国亨特等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工艺也由原先单一的粘土砂湿型(手工)工艺发展到粘土砂湿型、树脂自硬砂工艺(呋喃,碱性酚醛)、精铸、压铸、消失模铸造等工艺。企业的装备设施、砂处理、造型、熔炼、清理、除尘环保、废砂再生、铸件质量和产量等已处于国内镇域行业领先地位,全镇铸造企业拥有100多项专利授权,12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2017年6月竹箦镇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绿色铸造小镇”荣誉称号。
下一步,竹箦镇铸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是:成立绿色铸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进一步推动竹箦镇铸造产业走集约集聚发展之路,在转型升级中提升档次,把传统产业打造成富民强镇的绿色产业,把竹箦镇建设成百亿级,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绿色铸造产业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