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大中型企业建设省级企业(重点)研究院和国家、省企业技术中心,构建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截至2017年底,共建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产业技术联盟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二是推进一流研发能力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配套,加大研发投入,在产业链关键共性环节进行技术攻关,掌握核心技术,打通产业发展技术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2017年,全行业研发投入资金占销售收入约占2.5%,其中销售10强企业的研发投入为1.2亿,占比达3.30%。截止2017年底,全行业累计取得各类发明、实用专利2800多项。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抓好泵阀行业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增强泵阀产品的检测能力和水平。2017年,新海阀门引进江苏容大材料检验有限公司的科技人才成立浙江新海检测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共建有国家、省级技术检测中心3个。
二、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一是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推进新型传感技术、工业软件、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等在泵阀中的集成应用。今年年初,NB-loT智能泵阀产业联盟与智能泵阀联合创新实验室落户温州,抢占“泵阀+物联网”最前沿技术。超达、方正等企业加大智能化新产品研发力度,成为壳牌公司战略合作供应商。二是提升装备自动化化水平。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自动化技改示范项目,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如浙江石化阀门投资近亿元从日本引进5台MAZAK高精度数控机床,单个产品的生产时间缩短一半,需要人工缩减到原来的20%左右;海信阀门投资5.2亿实施年产60万只舰船及海洋工程配套产品技改项目,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三是打造数字化工厂。制定泵阀行业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图,构建评价标准体系,扎实推进一批数字化单元/产线、数字化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如伯特利阀门投资2亿打造浙江第一个数字化阀门制造工厂,并实施物联网DNC系统化改造,显著提升数控程序的传输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缩短工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巩固企业在市场的优势。
三、推进质量品牌建设
一是推进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的修订,在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增强我市阀门企业的行业标准话语权。截至目前,我市泵阀行业有13人成为全国阀门标委会委员,参与全国泵阀标准的修订制订;保一集团在超低温阀门和相关检测装置及深冷工艺上争取到中国第一个阀门行业国际标准起草权;超达阀门先后参与制订或修订了101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精嘉阀门集团先后负责制修订船舶行业标准船用蝶阀等15项阀门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船舶行业的空白。二是推进区域品牌建设。以“一流企业”“一流产品”为突破口,支持企业参与大型工程项目开始招投标和产品采购活动,实现在重大装备领域和国产化项目中广泛使用,进一步加强“温州泵阀”的宣传力度,扩大温州泵阀影响力。截至目前,我市拥有“中国泵阀之乡”“中国阀门城”等两个国家级特色产业荣誉称号,创建全国首个泵阀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行业内列入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的阀门类产品72个,泵产品15个;评为省级新产品、优秀产品60多个。三是加大骨干企业培育。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要素资源和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努力培育一批全国泵阀行业一流标杆企业,同时支持中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一批细分行业中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泵阀企业8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0多家,占全国10%;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望于2018年在创业板主板上市,开全市泵阀行业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