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铸造行业可持续发展,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铸造行业创新发展论坛9月19~21日在天津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铸造协会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将近1000人出席会议。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处长赵奉杰,天津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景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铸造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立波,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中国铸造协会监事长、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董事长、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凡,中国铸造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温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
本届论坛分为主题报告大会与智能制造、铸铁熔炼、园区建设三大主题分会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分别就当前铸造行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案例分析入手,紧紧围绕如何推行智能铸造、3D打印、互联网+铸造、数字化工厂等创新引领绿色铸造潮流话题展开一场“头脑风暴”,为行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在主题报告环节,与会嘉宾更是从不同角度畅谈实施绿色铸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鼓励铸造企业要尽快适应环保要求,加快向新型工业化目标转型升级。
张立波:推动铸造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张立波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2016年在宁夏举办的“首届全国铸造行业创新发展论坛”盛况后,阐述了此次论坛的召开背景。他指出,铸造行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是众多主机产品和高端技术装备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地位。据统计,2016年我国铸件总产量达4720万吨,占全球铸件总产量的45%左右,已连续17年稳居世界首位,是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超级铸造大国。尽管如此,当前铸造企业既要面临发展生存问题,同时也要适应环保要求,加快环保治理,铸造行业转型升级任务紧迫而艰巨。
张立波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当前,铸造行业正在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智能铸造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在行业中的应用,创新发展理念,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大力推进铸造企业智能制造、加快实施机器换人、推进增材制造与传统铸造融合创新技术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绿色铸造体系建设、着力突破绿色铸造关键技术,加快绿色铸造成果推广应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铸造行业经过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铸造企业,但受历史和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的铸造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内还存在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强化宏观管理。在推进智能铸造工厂建设方面,我们要注意不能盲目购买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铸造生产线,要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首先要实现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车间联网,要使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逐步消除大量的信息孤岛和自动化孤岛。要与企业的产品特点和铸造工艺紧密结合,确定自身的智能工厂推进方案。
“我们也正在工信部与环保部的指导下,努力探索如何深入规范铸造准入企业和行业管理模式,进而推动铸造企业转型升级、促进铸造行业节能减排、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盲目扩张,以推动铸造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我国是铸造大国,但在发展中仍有许多影响行业做强的瓶颈,强基础补短板,加快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这是铸造行业提质增效升级的根本途径,是实现铸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张立波说。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助力更多的铸造企业创新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紧随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推动铸造业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
王景梁:天津市不搞环保“一刀切”
王景梁对到会嘉宾及代表致以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截至今年上半年,天津市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4369.90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工业比重为36.1%。目前,天津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76家。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实力突出,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开发成功,打破国际行业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十三五”以来,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天津市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天津市装备工业逐步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态势,企业积极申报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形成了“10+1+2+2”的示范带动格局。近年来,铸造行业为加快转型,加强准入管理,促进节能减排,推进健康有序、绿色协调发展。
王景梁强调,按照国家和天津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市铸造行业实际,在天津市铸锻行业协会的帮助下,以及广泛咨询天津市铸锻行业专家的基础上,天津市环保治理不搞“一刀切”,合理掌握政策,明确具体要求,把握关键节点,将铸造行业错峰生产准确定位到熔炼工序,对于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电炉、天然气炉的企业不列入错峰企业范围。同时,在工商、统计部门的协助下,对近7000条涉及铸造行业的企业信息认真核查,明确铸造行业错峰生产企业名单,切实起到推动企业向绿色、健康、高效、高端、有序的方向发展。
赵奉杰: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铸造强国进程
工信部装备司赵奉杰副处长表示,当前正值我国铸造行业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中国铸造协会组织举办“第二届全国铸造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可谓恰逢其时。她借此机会,就推进铸造行业智能转型升级、绿色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首先,要清醒地认识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的紧迫和重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正加快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式向指令、效益型的集约式转变。就铸造行业而言,“十三五”期间将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能源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行业发展面临来自发达工业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双向挤压”。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加速形成。因而,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制造强国建设奠定基础。
其次,强基础补短板,提升铸造产业能力和水平。
铸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铸造装备的支撑。我国虽然是铸造大国,但许多高端铸造装备还不能自主化生产,比如获得高品质铁液所必须的大吨位、长炉龄冲天炉长期依赖进口。同时,高端液压铸件、重型燃气轮机的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百吨级球墨铁核乏燃料储运容器等还不能完全满足主机产品和高端装备发展的需要。《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铸造行业更应该按照《中国铸造2025》提出的基本方针,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关键铸件的制造瓶颈,建立健全基础工艺创新体系,提升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和关键铸件制造能力。
最后,赵奉杰针对铸造行业如何强基础、补短板,加快推进智能转型升级、绿色创新发展发表了看法。
一是推动技术创新。当前铸造企业发展参差不齐,传统手工造型、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在铸造行业并存。要借当前环保压力、人力成本上升压力,推进有条件企业加快实施机器换人,进一步提升铸造企业装备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要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在铸造各工序应用,降低人工作业强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实施智能铸造。铸造行业与汽车、电子等行业相比,整体智能化水平低、信息化建设薄弱,这也为推进铸造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近年来工信部在铸造领域支持了一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推动了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目前,行业内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热度较高,我们要继续加大铸造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在行业内的推广力度,助推更多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推进增材制造等新兴技术与传统铸造融合发展。铸造行业是增材制造技术最早应用的一个行业之一,在精密铸造领域很早就有企业采用激光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目前主要增材制造技术在铸造领域都有应用,不同的3D打印技术有不同的适用性,这些技术与传统铸造工艺融合能够在工业应用层面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有可能在一些领域创新铸造生产模式。
四是促进行业绿色发展。按照《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行业组织和企业要加大铸造领域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应用,建立绿色铸造企业评价标准,有效遏制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铸造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加快培育绿色铸造示范企业,推进企业将绿色铸造理念贯穿于铸件生产全过程,走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绿色铸造发展道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做出了明确部署,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有关地方政府部门要按照行动方案的要求,制定铸造行业错峰生产方案,开展铸造行业错峰生产。
赵奉杰诚挚表态,工信部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铸造行业的发展,也希望行业协会、行业企业共同努力,推进铸造强国建设进程。
屈贤明: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是主攻方向
在本届论坛上,屈贤明做了题为“铸造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方略”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态势,阐述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新方略。屈贤明认为,目前全国上下对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思路已经形成共识,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在全国各地都得到突破,并且覆盖了主要行业,地方政府和各地区都以智能制造作为抓手制定了发展制造业的规划,相关部署已经逐步实施,中国已经渡过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进入成长发展期。
在谈到铸造行业如何推进智能铸造时,屈贤明指出,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手工作业占较大比重等因素,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是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主要抓手。因此铸造行业推进智能制造要抓好四件事:一是推广行业已经成功的企业经验,对其他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二是发展自动化的国产智能铸造机械和应用工业软件,用国产制造装备和软件武装铸造数字化车间;三是培养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四是培养能为铸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服务商。
具体到企业又应如何推行智能制造?屈贤明提出以下点建议:
一是目标产品先进、市场前景好是推行智能制造的前提。“用智能制造来制造什么产品?”屈贤明进一步解释,“要生产那些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产能不足,不会产生新的过剩的产品,如果产品落后、市场前景不好,搞智能制造等于是找死。”
二是推行精益生产、优化生产工艺是基础。屈贤明以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为例,他们在推行e工厂的时候都要做好基础工作。比如产品优质,推行精益生产,做好现场自动化技术改善等。
三是进行需求分析是必备的程序。也就是要解决好节约人力、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快速反应市场、节能节材减排等问题,而针对不同的问题,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也是不同的。
四是找准突破口是关键。从何处下手突破?许多工厂主要是从抓关键环节入手,先易后难,选择见效快的项目作为突破口。还有一些企业家认为,一年能收回成本的项目马上干,两年能收回成本的项目也要积极地干,三年以上收回成本的项目坚决不干。由点到生产线再到车间、工厂是合理的实施路径。
五是人才培育是最主要的保证。发展智能制造必须要有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各个企业首先要培训领导干部,其次要培训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然后再实施全员培训。
六是培养系统集成公司是推行智能制造的重要条件。一个地区要推行智能制造,需要形成一批系统集成商。例如,通过本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成为集成商;从制造商转变为服务集成商;从自动化研究所转为集成商等。
七是通过数据积累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
彭凡:共筑“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产业生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彭凡认为,未来企业发展将呈现八个特征:
一是按“九化”模式,重构生态圈。即以业务数字化、管理软件化、生产智能化、组织小微化、员工创客化作为基础,构筑以生态化、定制化为主的生态圈,以平台化、网络化,专业化、智能化为主的战略圈。
二是每一个企业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即企业互联网化、业务互联网化、销售互联网化、传播互联网化。
三是每个企业都将深度融入分享经济,知识分享将成为推动企业、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软件定义机器,智能装备中软件将占据重要比重,而企业管理、技术、质量控制等知识通过软件化、云化并分享,才能有力推进企业、社会变革。
四是装备制造企业将转变为数字及软件企业,以设备为主的产品结构将转变成为“智能装备产品+软件产品+服务产品”的产品体系。彭凡断言,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工业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未来每一个工业企业也必须是一家软件企业。
五是装备“心”、“脑”改变对制造业带来深度影响。装备的“心”、“脑”被改变了,装备的生态结构、形式、产业链等将发生深刻变化。
六是装备制造业转型路径=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
七是创新创业将依托“互联网+协同研发”、“人才+项目”,推进“四新”发展。
八是企业将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成为“双高”企业。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企业发展模式将呈现两个特征: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生产经营型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变;传统运行模式的制造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变。
彭凡指出,铸造转型升级之路=铸造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通过3D打印、机器人等“点”上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实现铸造智能生产单元“线”上集成,形成铸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面”上示范,进而探索确定“铸造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的转型升级路径,这将推动铸造行业在“体”上的转型升级。
彭凡认为,绿色智能铸造的突破口是攻克铸造3D打印等关键软硬件技术。3D打印等新兴技术在铸造行业的产业化应用,改变了铸造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六无”生产(即无吊车、无模型、无重体力、无废砂及粉尘排放、无温差、无砂箱)。现在乃至未来,铸造行业将围绕行业绿色智能发展关键问题,利用“互联网+研发”,开展创新创业、开放共享优势资源,提供企业云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未来每个行业都将有服务行业的“行业云”,“行业小云”聚合成中国的“工业大云”,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
最后,彭凡又介绍了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的诞生和发展情况,他希望与同仁携手“共筑‘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
他指出,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以“引领行业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使命,秉承专业、协同、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集众智、汇众力,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通过共享装备、中国铸造协会、行业骨干企业等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搭建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平台,构筑“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以绿色智能铸造为主攻方向,建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应用示范的运行机制,持续为铸造行业提供创新发展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中国铸造由“铸造大国”迈向“铸造强国”。